中欧体育
News
新产业铸造新型阿拉善——“沙漠里‘长出’新产业”系列报道之一盛夏时节的阿拉善,贺兰山云杉郁郁葱葱,巴丹吉林沙漠百万亩梭梭林生机盎然,额济纳胡杨林神采奕奕。远山迷茫,平沙漠漠,驼羊徜徉,一首和谐的生命赞歌在广袤的苍天圣地回响。地广人稀的阿拉善,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沙漠、戈壁、荒漠化草原各占三分之一,是全区乃至全国沙漠沙地最多、土地沙化盐碱化最严重地区之一。
这样一个生态脆弱的欠发达地区,如何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站在新时代新起点,阿拉善盟以新思想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高质量擘画阿拉善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新思想引领新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关键。“在2016年初的盟委扩大会议上,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确立了阿拉善盟‘十三五’发展思路,在功能定位上,把阿拉善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示范区,推动工业集中、农业收缩、牧业适度、城乡协调、沙产业规模和清洁能源理性发展。
”盟委副书记李钢说,阿拉善盟盟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增强了阿拉善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阿拉善不是粮仓、不是牧场、不是矿山,而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这就要求阿拉善必须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摒弃依赖矿产资源发展经济的惯性思维,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在发展沙产业、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上,下大力、做真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将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全盟土地全部划定为生态修复功能区,这就意味着,阿拉善必须严防死守生态红线,筑牢祖国北疆这道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以贺兰山生态治理为例,有上百年开采历史的贺兰山以出产太西煤享誉国际,但粗放的开采使得贺兰山千疮百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阿拉善盟重拳出击、铁腕治理,开展贺兰山地区生态环境隐患集中整治攻坚战,在集中关闭矿山和工厂的同时,同步实施贺兰山矿山、工厂复垦和绿化工作,阿拉善的“母亲山”正在恢复她原有的俏丽容颜。
“关停贺兰山工矿企业,对阿拉善最直接的影响是减少了六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但我们把绿水青山和发展空间留给了子孙后代。靠着绿色发展的支撑,我们正将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弥补回来。”李钢说。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往日风沙肆虐的阿拉善大地,一道道“绿色长城”正在崛起,一幅幅壮美画卷展现于世人面前——春天繁花烂漫,夏季绿树环绕,秋日五彩斑斓,寒冬淡妆清雅。仰望长空,那一片浩宇穹庐在苍天圣地独有的“阿拉善蓝”衬托下,白云起舞,碧空放歌,令人怦然心动,叫人流连忘返。
新产业迸发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的要求,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更坚定了信心和决心。”李钢说,阿拉善将产业定位为把阿拉善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家重要的军民融合空天基地、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沙产业示范基地。
随着阿拉善盟生态的持续好转,绿色发展的红利也日益凸显,沙产业、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成为阿拉善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推进生态建设中,阿拉善盟积极培育发展以肉苁蓉、锁阳、沙地葡萄、黑果枸杞等为主的特色沙产业,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农牧民脱贫致富共赢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符合阿拉善实际的路子。“家里几代人都以放牧为生,一年辛苦只能落个温饱。
现在政策好了,种植梭梭政府还给发补贴,梭梭接种肉苁蓉,既改善了草原生态,挡住了风沙,还给咱牧民提供了一个收入稳定、长期致富的好产业。”阿拉善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苏海图嘎查牧民杨贵兵一家起早贪黑,整天忙乎在自家的7000多亩梭梭林里。如今在阿拉善,越来越多像杨贵兵一样的农牧民正努力把沙漠生态劣势变为资源优势,由治沙转向用沙,向沙漠获取财富。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阿拉善盟禁牧区70%左右的牧户从事沙产业生产经营活动,沙产业收入占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在一批进驻阿拉善的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带领下,一条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沙生植物产业链已经形成。
在阿拉善右旗骆驼产业科技园区,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驼乳制品生产车间里,工人来往穿梭,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这条驼乳制品生产线对于壮大地方经济实力、促进骆驼种质资源保护及产业开发利用、带动一方百姓就业增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按年收购1000吨原驼奶保守计算,每年可实现产值5700万元,带动牧民增加驼奶收入2000万元。
”公司负责人冉启伟十分看好阿拉善的骆驼产业。阿拉善右旗多年前就开始探索骆驼健康产业。在引导农牧民科学发展骆驼产业的同时,该旗还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联合组建了全国首家骆驼研究院,开展双峰驼基因重组测序、骆驼特异性重链抗体及其免疫乳的功能研究、婴儿配方驼奶粉乳源基料开发研究等课题,为企业生产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目前,围绕骆驼产品深加工开发的骆驼液态奶、有机精品驼肉、驼血多肽、驼皮阿胶、驼胎盘保健品等一批新产品已经投放市场,骆驼产品附加值得到全面提高。阿拉善盟推进“大旅游”发展也成绩斐然。每年4月到10月,是位于阿拉善左旗乌兰哈达嘎查的通湖草原旅游景区营业期。
蓝天白云下,牧民们牵着自家健硕的骆驼和马匹行走在辽阔草原上,等待着天南海北游客的到来;车技娴熟的牧民师傅开着沙漠冲浪车,载着游客在金黄的沙丘间穿梭,把欢声笑语洒满大漠……通湖草原旅游区的开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曾是乌兰哈达嘎查及周边较为知名的牧家游胜地,娱乐项目仅限于骑骆驼、骑马等项目。2007年,嘎查引进银川一家旅游公司,完成了游客中心、迎宾广场等10余个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接待体系。
之后,景区经济效益逐年攀升,接待规模日趋扩大。“大树底下好乘凉。
2012年,嘎查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旅游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合作社鼓励农牧民通过在景区经营沙漠冲浪车、骑马等项目获益。”乌兰哈达嘎查党支部书记李雄鹰介绍,从2012年到2017年底,旅游专业合作社参股农牧民由最初的99户增加到全嘎查210户全部参股,参与景区和个人从事旅游经营项目的牧户由30余户上升至135户;分红收入由66万元增加到313万元,嘎查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
据统计,2017年共有1250万游客来阿拉善旅游,这意味着每一个阿拉善人平均接待外地游客50多人。依托得天独厚的丰富旅游资源,阿拉善盟旅游业实现了从单一旅游产品向复合型、产业链条式发展的转型,苍天圣地的“大旅游”格局已见雏形。
一个产业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产业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沙漠里长出的新产业,使阿拉善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高质量擘画美好未来阿拉善曾是沙尘暴的代名词,境内戈壁、荒滩、沙漠遍布。如今,戈壁变草原、沙漠变绿洲的景象随处可见。
环境就是民生,绿水青山就是幸福指数。围绕城市“双修”,阿拉善在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周围修复建成6万亩贺兰草原、6000亩丁香园、6000亩敖包公园、6000亩营盘山公园、6000亩南田湿地公园,将边陲小城巴彦浩特嵌入了绿草如茵、绿树成荫、泉湖喷涌、碧波荡漾的绿水青山之中,这里的人们正在享受着与自然为邻的和谐幸福生活。在这个不足15万人口的城市里,丁香园、贺兰草原、敖包沟生态公园、沙生植物园等城市公园,为整个城市增添了无限生机。
据统计,近3年来,阿拉善盟在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上投入总资金超过100亿元,这对于一个财政收入只有20多亿元的地区而言,实为难能可贵,也彰显了阿拉善盟建设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坚定决心。今天的阿拉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主基调,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已经成为阿拉善人矢志不移的环境底色,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在整体环境的不断改善中与日俱增。2017年,阿拉善左旗被授予“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示范旗县”和“国家卫生县城”称号,阿拉善右旗被评为“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先进旗县”和“自治区园林县城”,额济纳旗入选“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达标旗县”。
适宜人们工作、生活、居住和旅游的城市风貌,漂亮的景观景点、优美独特的自然风景、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感受到了巴彦浩特独具一格的魅力。阿拉善盟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正在成为令人羡慕的宜居城市。阿拉善的风、沙、戈壁,磨砺出了阿拉善的奇石险境,也磨砺出了阿拉善人的坚韧不拔与宽广胸襟。
24.8万阿拉善人民正在用实践昭示,只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化到骨子里、血脉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切实指导实践活动,阿拉善的发展才能大气磅礴、行稳致远!(记者白喜辉李文明刘宏章王坤)。
本文关键词:中欧体育,中欧体育(zoty),zoty中欧体育
本文来源:中欧体育-www.uuj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