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
News
没想到村里的山林划为公益林后,还能拿到这么多钱,而且是直接发放到我们手中!河源东源县新港镇泮坑村村民张育美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他家领到政府发放的公益林补偿金1020元。张育美是我省受益生态公益林补偿的2600多万人中的代表。早在1999年,广东便在全国率先开始实施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省财政设立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专项资金。这一制度实施13年以来硕果累累:1999年2012年,我省实际使用中央和省财政补偿资金71.62亿元,其中省财政64.38亿元。
惠及人口559.7万户、2649.7万人,约占全省农业人口的2/3,受益农户年均领取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由2003年的12.12元/人提高到2012年的31.67元/人,且补偿标准还在逐年提高。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中,继续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是重要基础。在完善公益林补偿制度方面,广东正在不断努力探索。专家建议,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方是缓解财政资金不足的根本之策,另外可以考虑引入税收、市场等机制来丰富补偿手段。
调查公益林补偿金解困山区张育美所在的村位于新丰江水库库区,库区周边6个镇的大部分林地被划定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主要目的是保护新丰江水库周边的水土,从源头上保证其水源水质。新丰江是东江的重要支流之一,香港供水便是从此取得。
多年来新丰江一直保持Ⅰ类水质,这是当地人颇为自豪之处。每当东江水质下降时,都是我们新丰江水库开闸,来提高整体水质。新丰江林业管理局负责人称。
但与优美生态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当地大多数老百姓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家里没什么赚钱的办法,我的3个小孩全都外出打工了。49岁的张育美告诉记者。他所在村的整体情况亦如此,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留守的主要靠种花生等维持生计。
去年村里人均年收入只有3800元,是接受对口扶贫的点。泮坑村村主任张美兰说。令张育美颇为高兴的是,他去年拿到了政府给的1020元公益林补偿金,这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用来买农药、化肥和种子了。
去年,全村都分到了属于自家的补偿金。张美兰向记者出示了该村2012年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表格,表上显示:泮坑村共有6463亩公益林,补偿资金为87251元,分配方案经村民集体表决通过后,再通过农信社把资金打到村民账户上。按照《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上游水源林所在,新丰江水库库区是我省生态发展区,库区周边林地均被划为生态公益林,当地村民不仅不能砍伐,而且其他经营活动也受到限制,比如不能建猪场。
尽管政府财政发放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有助于缓解当地的贫困,但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利,经济欠发达,当地的贫困状况仍令人担忧。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生态学博导杨中艺曾联合环保组织,调研东江流域各市、县(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与地理位置的关系,他们发现地区GDP沿东江从上游到下游不断提高。位于东江下游的深圳、东莞两市2007年的GDP分别是东江源头江西省寻乌、定南、安远3县GDP总量的116倍和54倍,是东江上游河源市的21倍和10倍,而整个河源市面积是深圳和东莞的7倍和6倍;河源市和平县与深圳、东莞面积相差不大,但后两者的GDP分别是前者的214倍和99倍。
从人均GDP来看,东江流域各市、县(区)也呈从下游到上游递增的趋势,而且差异随时间的推移而扩大。利好补偿标准每亩年均增2元尽管目前补偿标准不高,但值得张育美们更为期待的是,广东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正在稳步提升,补偿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今年8月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全面推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广东的目标是争当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继上世纪八十年代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之后,这是广东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知名林业专家、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教授如是评价。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5年、201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8%、60%,森林面积分别增加到1.60亿亩、1.63亿亩,森林蓄积量分别达到5.51亿立方米、6.20亿立方米。要实现这些目标,广东还需要下很大工夫,其中稳定和扩大生态公益林是重要基础。
林业专家指出。据省林业厅提供的数据,目前我省林业用地约1.65亿亩,但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仅有6214.21万亩,占林业用地不足四成。省林业厅厅长张育文介绍说,按照省里规划,2014年2017年,我省将继续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到2015年底,扩大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1000万亩,使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达到7200万亩左右,占林地的43%以上;到2017年,力争达到8000万亩左右,占林地的50%左右。
不过,其中阻力并不小。各地都普遍反映我省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与经营商品林的实际可预期收益或者当前的林地租金收入水平有一定差距。
因此,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将对林农、投资者的收益产生影响。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云新向记者坦陈,这是各地工作较难推动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从商品林林地租金来考察,近几年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地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非公有制造林继续蓬勃发展,林地租金不断提升,普遍在每亩每年30元50元之间,其中,河源、梅州每亩每年30元40元。这种状况造成了广大林农的实际收益下降,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工作形成了不小的压力。另一方面,从经营商品林的实际可预期收益来看,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也偏低。在清远山区,以在商品林地种植松树为例,20年为一个轮伐期,每亩至少可出材3.3立方米,按当前每立方米650元收购价计,可收获2145元,扣除造林和经营管理成本每亩约670元,采运成本每亩约400元后,每亩纯收益为1075元,折合每亩每年收益53.75元。
可见,经营商品林纯收入也比补偿资金普遍要高。正是充分考虑到这些阻力,广东正在逐年上调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据省林业厅介绍,1999年省财政的补偿标准为2.5元/亩,2000年2002年为4元/亩,2003年2007年为8元/亩,2008年以来,每亩每年递增2元,到2017年,补偿标准将提高到平均28元/亩。
同时,广东还在逐步完善公益林补偿制度。一直以来,我省对所有生态公益林不分权属、不分区位、不分森林质量,执行统一的补偿标准,各地管护好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不高。下一步,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的关键就是要引进激励机制,调动林农的积极性。张育文表示,比如,对林相好、碳汇多、管护工作到位的生态公益林给予较高的补偿标准。
探索以水养林或可行事实上,除了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广东针对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起步。比如针对东江,当时广东就通过加大对河源市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行补偿。1993年开始,从新丰江、枫树坝两大水库所发电量按每千瓦时5厘钱提取资金用于库区上游水土保持林生态建设。去年,广东省出台《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明确从2012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给予补偿和激励,主要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障改善民生、维持基层政权运转和社会稳定。
有专家曾做测算,一个县由此获得的补偿资金大概几千万元。不过在暨南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代明看来,上述补偿大多都是授人以鱼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而且相对河源的环保资金来说可谓杯水车薪。杨中艺曾做过测算,假设不动用省级财政,仅根据下游4市的收益人口数来分担补偿金,以河源达到珠三角一半人均收入的目标计算,惠州、增城、东莞和深圳分别应给河源补偿21.83亿、4.61亿、39.13亿和48.53亿元。
假设使用省级财政分担补偿金的1/4,省政府、惠州、增城、东莞和深圳分别应给河源补偿28.52亿、9.63亿、1.50亿、33.13亿和41.32亿元。除了财政资金补偿,最关键的是要运用市场机制,毕竟财政补偿这块是相对有限的。
省人大代表、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方秋就大胆建议以水养林,他提议广东建立饮用水水源林专属地。张方秋表示,森林生态学研究和实践证明,经过森林和林地的净化体系,大气降水不仅在水量上得到有效调节和储存,而且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可将偏酸性水改变成弱碱性水,浊度下降50%以上,矿物质基本维持不变。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选择未受污染的、纯天然的水源林作为全省人民饮用水直供的水源林专属地,是长期解决百姓优质水稳定供应的一种纯天然模式,对加快建设幸福广东、美丽广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张方秋称。据他介绍,按照目前人口及生活用水标准,广东需要饮用水水源林专属地面积约4900万亩。
全省林地共有1.65亿亩,其中公益林面积6214.21万亩,从林地资源上可满足饮用水源林专属地的建设。张方秋认为,各行政区林地与人口分布有明显的不平衡,需要从全省范围统一规划各地的水源林专属地范围与位置,直接对口建立各城市饮用水水源林专属地直接供应链。美国洛杉矶、纽约等大城市饮用水水源林专属地已在200多年前完成,并一直使用至今。国内香港从万绿湖直接供水就是一个成功的实例。
张方秋说。在张方秋看来,以水养林、以水费补偿生态是国内外运作成功的一种生态补偿方式,充分利用了市场机制。水费资金既可以补贴水源地财政,又能使水源地林农直接受益,大大缓解财政补偿资金压力,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记者手记生态文明绝不是贫穷的代名词可以预见,生态建设与保护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是阶段性存在,随着生态文明逐步取代工业文明并开启人类文明新篇章,这一矛盾必将破解,并且两者会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是一个漫长过程,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与获得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不能越搞越穷,不然也会难以为继。
坚持生态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科学发展。只有社会和谐才能保障生态文明的实施。比如,如果收入差距很大,一些群众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生态环境问题也难以根本解决。
因此,两个方面要同时抓,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指出,生态文明只有比工业文明更好才能取代它,其中就包括生态文明创造的物质财富必须比工业文明更多更优。
生态文明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但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社会不仅观念要转变,制度也要转变,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来共同驱动。回到森林生态补偿不足与农民脱贫无方的现象来看,这只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小小插曲,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坐视不理,而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乘势而为,通过制度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来逐步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我们注意到,有专家提出以水养林,建议通过收取水资源费来补偿生态,从而缓解财政补偿资金不足的压力。而生态建设发达国家则更多地采用税收的方式来补偿生态,比如,德国征收生态税作为生态补偿资金主要来源,日本征水源税来补偿森林生态。
此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经验,这一点在中国亦大有可为。从广东来看,有些地方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梅州5A级景区雁南飞是广东知名的生态旅游点,在其带动下,周边农民人均年收入连续3年增长超过20%,其中长教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两年前只有8000元,去年超过17000元。他山之石美国:政府承担50%75%弃耕损失美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制度和措施:一是实行保护性退耕计划政策。
退耕计划的补偿资金全部由政府提供,采用成本分摊法对退耕农田进行补偿,政府付给农民为开展生态保护放弃耕作所承担的机会成本损失的50%75%,合同期限为10年15年。合同期满后,农民可选择继续参与退耕或恢复耕作。二是开发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美国大力开发森林旅游、游憩、狩猎产业,每年吸引森林旅游人数达20多亿人次。
三是开展非林木产品经营。德国:生态税为生态补偿资金主要来源1991年,德国设立了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基金。进入新世纪以来,生态税成为德国生态补偿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前德国国有林全部由政府投入、专门管护,联邦及各州政府对林业的投入占政府财政预算额1%左右。德国林业委员会还通过决议,建设生态账户的形式,采用平衡和补偿措施,给予自然和景观补贴。日本:征水源税补偿森林生态日本早在19世纪后期就开始实行保安林制度。
保安林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全额补偿,此外,还给予税收优惠、造林补贴、政策性贷款、项目支持等。近年,日本修订了《森林林业基本法》和《森林法》,并按照森林主导功能不同,重新将全国的森林分为水土保全林(52%)、人与自然共生林(22%)和资源循环利用林(26%)。对于保安林以外的生态公益林,除了财政补贴、减免税、政策性贷款等,日本各地还开始积极探索新的补偿机制,如征收水源税。(黄应来林荫)。
本文关键词:中欧体育,中欧体育(zoty),zoty中欧体育
本文来源:中欧体育-www.uujn.net